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收藏 > 藏界聚焦 > 正文

山西博物院回应国宝级文物损伤:正制订防护措施

来源: 澎湃新闻  2017-11-20 14:30

11月19日,山西博物院新任院长张元成公开发文,回应外界近日关注的隋代虞弘墓石椁部分石板边缘发生损伤的问题。

此前,据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11月17日消息,近日,山西博物院展出了国宝级文物虞弘墓石椁。然而有文物爱好者发现,在石椁边缘有很多“新磕坏”的痕迹。一名文物爱好者给记者发来了他17日拍摄的虞弘墓石椁照片,在部分石板的底边、侧边上,有很多白色凹陷,颜色与周边的部分明显不同。

石椁边缘有很多“新磕坏”的痕迹。  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 图石椁边缘有很多“新磕坏”的痕迹。  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 图

上述报道称,虞弘墓石椁2014年曾被送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记者对比了当时国博出版的文物画册和此次网友拍摄的照片,发现部分伤痕在当时已存在,但网友拍到的石椁正面石板左下方的伤痕当时并未出现。

17日当天,山西博物院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非常感谢大家对山西博物院的关心与支持!就网络上反映院藏虞弘墓石椁的有关情况,院内高度重视,正在做进一步核实。”

山西博物院官方微博截图山西博物院官方微博截图

19日中午,山西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了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署名文章《珍贵文物的精细化保护永远在路上》,并予以置顶。

刚刚履新山西博物院院长、党委书记的张元成在该文中公开回应,“由于长时间频繁展出,世界各地气候和工作环境各异,加之在文物包装和搬运过程中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导致石椁部分椁板的边缘出现多次损伤。这些状况在石椁入藏移交清单上都有记录。为了预防这类问题继续发生,山西博物院对石椁采取了较长时间的入库封闭和全面保养,并进一步研究了包装和搬运的精细化措施。”

张元成强调,“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间,石椁间断性赴澳大利亚、美国、北京、敦煌、深圳等地展出,未出现明显问题为了让观众更方便欣赏精彩的石椁,根据专家意见,我们正在制订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于近日完成。”

张元成称,“我和山西博物院的同事们再次对观众朋友们多年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欢迎大家更多地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山西博物院作为全省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永远在路上,珍贵文物的精细化保护永远在路上。”

据官方介绍,虞弘墓石椁于1999年7月在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发掘出土,之后暂存于晋源区文物旅游局。该石椁雕造精美,是反映北朝和隋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物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2004年至2008年,按照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安排,虞弘墓石椁数次入选展览项目,先后赴美国、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博物馆展出,2008年6月入藏山西博物院。

值得一提的是,张元成刚刚出任山西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一职不足一周。

此前,11月14日,山西博物院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宣布主要领导调整决定。会上,省委组织部干部五处副处长、调研员李纪元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任免职务的通知:张元成任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山西博物院院长、党委书记;免去石金鸣的山西博物院院长职务。

[责任编辑:曾真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