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收藏 > 藏界聚焦 > 正文

南方钱邮藏品之《三版贰角》背后的故事

来源: 新浪收藏  2017-08-02 14:50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健全我国货币制度,1962年,我国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

从1962年4月20日发行的枣红色1角纸币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38年。其发行之初与第二套人民币比价相等,并在市场上与之混合流通。

藏品《三版贰角》为第三套人民币的2角券。该券的主色调为墨绿色,正面图案为象征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武汉长江大桥,背面图案为国徽与牡丹组图。

那么,《三版贰角》选择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正面图案,具体有什么含义呢?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 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 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武汉位居中国腹地、长江中游,汉水由此汇入长江,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曾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至清末时期,武昌为 湖北省会,汉口为商埠,汉阳也发展了一定的工业基础。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建桥跨越长江、汉水连接京汉、粤汉两路的构 思即为各方所注。

据历史档案显示,在武汉建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用以沟通南北铁路。1912年5月,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 聘为粤汉铁路会办。詹天佑在进行粤汉铁路复勘定线的过程中,考虑到将来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会跨江接轨,为此在规划武昌火车站(通湘门车站)时也预留与京汉 铁路接轨出岔的位置。

建国前,武汉长江大桥历经5次规划均无疾而终,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武汉长江大桥才真正开始建设。

1953年4月1日,周恩来批准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今中铁大桥局集团的前身),负责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随后,苏联专家组也被派来进行相关指导工作。经过年余的讨论和测试,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提前正式动工。

1956年10月,大桥各桥墩下沉管柱和从管柱内向江底岩盘钻孔的工作全部完成。

1957年3月16日,大桥桥墩工程全部竣工。长江大桥采用3联9孔的等跨间支梁进行安装,使用平衡悬臂拼装架设法,从武昌、汉阳两岸分别同时向江中同时推进。

1957年5月4日,大桥钢梁顺利合拢,同日举行了庆祝大会。武汉长江大桥(连同配套工程)总投资预算1.72亿元人民币,实际只用了1.384亿元;大桥本身造价预算7250万元,实际只用了6581万元。

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全部完工,并于当天下午举行正式试通车。

1957年10月15日,五万武汉市民在武汉长江大桥庆祝了大桥落成通车典礼。

《三版贰角》相关信息

藏品介绍

[藏品名称]第三套人民币贰角券

[藏品简称]三版贰角

[藏品面值]2角

[发行时间]1964年04月15日

[发行数量]回收销毁

[发行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交易代码]103005

第三套人民币纸币始发于我国三年经济特困时期,这套人民币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并使用自己研制的印钞专用设备印制的,体现了当时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情,是我国印制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藏品《三版贰角》亦具备了这种独特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曾真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