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收藏 > 藏界聚焦 > 正文

国宝节目让你如痴如醉,深圳也有很多重量级藏品

来源: 深圳政府在线  2018-03-14 15:40

来源:晶报

晶报记者 姜梦诗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

两档与文物有关的节目

出人意料地火了!

从看明星表演国宝的“前世今生”

到“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这两档节目完全打破了这两档节目完全打破了

人们对文物对历史的刻板认知

“国宝热”是怎么火起来的?

深圳又有哪些宝贝值得一看?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以小剧场形式唤醒了27件国宝的沉睡记忆,中央电视台携手故宫博物院,联合8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每期由每个博物馆馆长甄选3件国宝重器,诚邀3组“国宝守护人”,共同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演员张国立担任讲解员,为观众开启每一个博物馆的大门;明星国宝守护人以话剧舞台形式倾情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与国宝魂魄相依的今生讲述人叙说国宝荡气回肠的今生故事。

从设定的环节可以看出,它并不像以往鉴宝类节目请来具有权威的专家资源,旨在鉴定古董的价值,《国家宝藏》中不仅有国宝,有明星,还有故事。就像该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说的,“每一件文物的真正价值,不是它值多少钱,而是它背后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以及它所代表的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8000年,用100件“国宝”述说了中国古人的创造力,每集5分钟,以全新视角带领观众读懂中华文化。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国博馆藏红山玉龙、河南博物院院藏莲鹤方壶、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馆藏三星堆青铜人像……众多“明星文物”齐亮相,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为什么这两部关于国宝文物的节目

如此受欢迎?

深圳文化学者胡野秋认为,也许不是国宝本身突然大热,而是通过这样的节目,激发了普通市民对国宝的好奇心,重新建立起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中国的文化传承悠久,国宝众多,这导致了艺术珍品和普通市民之间有距离感。”胡野秋说,以往我们对博物馆里的藏品知之甚少,而像《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打破了这种距离感。“并不是普通市民对这些艺术珍品不感兴趣,只是以前没有机会接触,现在有机会了,大家自然会很感兴趣,很愿意去接受这些新的信息。”

此外,胡野秋还认为,节目灵活新颖的形式很重要。“如今我们很重视形式感,在内容之外,传播手段好不好、形式好不好也很影响传播效果。”在当下,冗长琐碎的科普片和枯燥无味的讲述难以再受到受众的喜爱,而通过大众娱乐的方式,将国宝的“前世今生”表演出来,又或者将内容浓缩成五分钟的精华,配上精致的画面和恰当的解说词,才能受到受众的追捧。

深圳也有汉代出土文物

去年年底,全卷《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展出,不少观众宁愿“排队两小时,观看五分钟”也要去现场一饱眼福。而对大多数深圳市民来说,在有限的假期中特意跑一趟北京故宫并不容易。其实,深圳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珍贵文物。

据深圳博物馆藏品总账负责人周金凤介绍,目前深圳博物馆藏有一级文物46件套,二级文物258件套,三级文物5134件套。在46件一级文物中,最能反映深圳历史文化特质的,当属深圳本地出土的元褐彩牡丹纹双系小口陶瓶和东汉“九九乘法口诀”刻文陶砖。

深圳出土的元褐彩牡丹纹双系小口陶瓶深圳出土的元褐彩牡丹纹双系小口陶瓶

褐彩牡丹纹双系小口陶瓶为元代文物,于深圳南头出土,通体于白色素胎上满绘褐彩纹饰,自上而下绘有5层花纹,莲瓣纹、卷草纹、龟背锦地开光折枝牡丹,都被描绘得生动细腻,富有层次。据考证,这对梅瓶装饰纹样受宋元时期江西吉州窑影响颇深,其涩胎彩绘技法很可能受湖南岳阳瓷窑影响,因此这件器物是多元文化以及商贸往来影响下的产物。由于当时进出广州贸易的大型船只必须绕行大屿山,经南头、虎门才能进入珠江,因此,深圳南头成为广州海外交通的必经之地。

东汉“九九乘法口诀”刻文陶砖东汉“九九乘法口诀”刻文陶砖

东汉“九九乘法口诀”刻文陶砖于1981年在深圳红花园汉墓出土,砖面拍印菱形网格纹,另三分之一砖面竖刻九九乘法口诀文字两行,第一行右起空半行,刻文为“三九二十七,二九十八,四九三十六”,第二行为“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字是砖坯未干时所刻,书体为汉隶,笔画清晰。这件文物说明了1700年前深圳民间已能运用乘法口诀的计算方法,为研究我国数学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建馆30多年来,深圳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征集、捐赠、调拨等方式收集了丰富的藏品,改革开放实物、商周青铜器、古书画、野生动物标本等收藏在广东地区博物馆中名列前茅。目前将要改陈的《深圳改革开放史》和正在紧张筹备的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都在向社会公开征集相关藏品。

珍贵抄本藏于深圳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现有古籍约300种、3000册,其中善本古籍约300册,普通古籍2700册。1985年,原成都国医学院张太无教授的夫人钟金重女士向深圳图书馆捐赠了一大批珍贵古籍,这些中文线装古籍构成了深圳图书馆最早的古籍藏书。

在这批捐赠中,有清雍正时期果亲王胤(允)礼朱笔点定的武英殿抄本《唐宋元文约选》一部二十四册;有国内仅见的康熙年间殿刻本《全唐诗》一部120册;有果亲王府藏明内刻本三色套印《苏长公(苏轼)集》全集十二册一部,该书北京图书馆只藏有7册,英国国会图书馆只藏有2册;有清初郑亲王吉尔哈朗亲笔题签、大学士查升手书的《内景经》。总之,这批珍贵的书画典籍,实为无价之宝。仅《唐宋元文约选》一书,世界上仅此一部,为宇内孤本,其价值不可估量。

这批国宝藏于深圳图书馆,丰富了深圳图书馆的馆藏,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给深圳增添了一笔丰厚的文化家底。

[责任编辑:CX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