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国家重点文物遭破坏不清楚岂能塞责
来源: 新浪收藏 2018-05-17 15:28来源:收藏快报 文:王心禾
在河南省某市,有一条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赵长城”,它绵延数十公里,弥足珍贵。2006年,它被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之内。近日当地多名驴友及文物爱好者向媒体反映,原本主线明确、脉络清晰的长城遗址,多处突遭严重破坏。前后照片对比,如今一片疮痍让人痛心不已。面对质疑,当地文物局局长表示:(赵长城)应该没有啥破坏吧?该局另一名相关负责人亦表示不清楚。这个局面,让人痛惜。更值得关注的是,是什么让法定职责在身的官员把法律的规定、群众的信任、后人的需要沦为一句“不清楚”?
文物局官员对自己监管职责范围内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被破坏一事,居然不清楚。一把手对文物是否被破坏表示“不清楚”,就更不能指望他清楚导致文物被破坏的真正原因,这也意味着,查找责任方和追责,都会在不确定期限内被滞后。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古长城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做不到主动保护的话,等到被破坏了才发现,相当于失去。文物本身承载的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的价值,也很可能会损失殆尽。更何况,这是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单的文物,其对后人的意义不同一般。
究竟是什么导致赵长城遭严重破坏,需有关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媒体报道给调查提供了一个线索。弄清原因更多是为了追责和预防更多的破坏发生。如果说,破坏的结果已经发生,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本身而言,等于保护失败。事后追责是必须的,同时反思也是必须的。辉县市境内有多少个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就有多少份不容懈怠的保护责任,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就有多少份对辉县市文物局落实责任和相关工作的监管责任。对辖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状况,不能做到随时随刻清楚掌握,有关部门有必要依法问责,有必要调查其对常规工作的落实方式。
此事还告诉我们,还有多少对自己分内事不清楚的官员,公众和责任部门应继续擦亮眼睛,加强监督,让不作为无处遁形。
[责任编辑:CX真]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只进“一扇门”办理所有审批事项 (2018-05-11)
- 价值12万元的石雕狮子文物不翼而飞 (2018-05-10)
- 福州海关向福建省文物局移交153件罚没文物 (2018-05-10)
- 国家发改委等印发意见 高铁车站周边建设要严格节约用地 (2018-05-09)
- 故宫文物医院下月可预约参观 (2018-05-08)
- 国家大基金二期规模或超1500亿 新投向引业内关注 (2018-05-07)
- 西藏大力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 (2018-05-02)
- 青海省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416处 (2018-05-02)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