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只有20年历史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但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却让各路人士纷纷聚焦于此。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多年来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已经开始踏上国际化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化管理模式,初具体系化诚信机制。
该不该为瑕疵作担保
自1997年1月1日实施的《拍卖法》,至今已有16个年头。众所周知,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让鉴定人员都各执一词,拍卖企业对艺术品的真伪也 就很难判定了。基于此,《拍卖法》第61条才有了“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条款。
不过当下,某些拍卖企业对其理解出现了偏差,而个别着眼于牟利的拍卖行更是利用了这一条款,使得近来围绕这一条款引发的纠纷不断。《拍卖法》起草人陈佳林则认为,免除艺术品拍卖瑕疵担保责任并不是一条孤立的条款,免责声明不等于免除拍卖企业对标的物基本的审核义务。
拍前对标的瑕疵有审查的责任
拍卖活动属于民商活动,遵从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而诚实信用是重中之重。中国现行法律规定中明确指出,拍卖企业在拍卖前对标的物的瑕疵具有审查和检验的责任。
各拍卖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去年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司法解释,其中又有了新的变化,即合同约定减轻或者 免除出卖人对标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但出卖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不告知买受人标的物瑕疵的,那么当出卖人主张依约减轻或者免除瑕疵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 将不予支持。
要求拍卖行完全保真不现实
拍卖公司、古董商、画廊应该对拍品瑕疵担负责任,这也是收藏家的期望。简单地讲,瑕疵担保就是保真。
很多收藏家愿意投资文物艺术品市场,但赝品总在不断打击他们的信心和热情,最后只能放弃了。赝品不仅让收藏者在经济上蒙受损失,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丢掉了面子。我的一位朋友将买来的瓷器送到苏富比、 佳士得,但都因其是赝品而被拒收,于是他便将卖家告上法庭。后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告方竟声称,涉案物品并非当时交易的物品。由于我的朋友拿不出买卖 时的证据,所以这个案件便不了了之了。同样的道理,法律能不能要求拍卖公司对上拍标的物做到百分之百的保真呢?我认为,天上的神仙也做不到,所以文物艺术 品的真伪鉴定是一个模糊地带。
“欠款”为何频频上演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拍品共581件,而未完全结算的作品有86件 (套),涉及货款25.94亿元;根本没结算的拍品达234件(套),涉及货款58.81亿元,结算率(以件数计)不到45%。近几年,随着艺术品市场交 易数量和额度的不断增加,买受人诚信缺失的恶作剧频频上演,这让拍卖企业头痛不已。
利欲熏心扭曲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
诚信是收藏文化的基石。中国的收藏历史也因为诚信走过了上千年。在过去,文物艺术品交易以收藏为主。而改革开放后,收藏与投资相结合,近几年,甚至发展成投资为主导,因此文物艺术品收藏界才会出现种种问题,最突出的便是诚信缺失。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时代与收藏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艺术品的属性发生了改变,它可以像金融证券、房地产等作为投资产品,于是进入这个圈子的人暴增,其品质也 良莠不齐,像在拍场上举了牌子却不付钱,造假圈钱,华北的拍卖场上拍了东西还没付钱,就拿到华东地区的拍卖场上去卖等等乱象层出不穷。不仅如此,拍卖公司 数量的突然增多也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而好的文物艺术品以及藏家的数量却没有快速增长。
其次,文物艺术品拍卖价格在短期内的暴涨对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诱惑,人们不再重视名誉,而只看重利益。
改革开放30多年,人们对真善美、假丑恶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共识。信仰缺失,道德被抛弃,这不仅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特殊现象,也是社会问题的折射。
这个市场需要诚信
目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需要的是诚信,即对法律法规的尊重与信守。文物艺术品的增值不是在生产领域,拍卖的过程并不构成拍品的价值增值。其增值点来源于3点,一是供求关系;二是文物艺术品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三是文物艺术品的独特性、艺术性。
如果说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那么文物艺术品的价格则是围绕着专家的鉴定上下浮动,因此专家的诚信至关重要。文物艺术品的升值空间与时间成反比,拍卖则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如果有人通过这种形式去掠夺别人的财富,这是违法的。
虽然市场中出现过买受人欠款的事情,但我依然认为,文物艺术品的拍卖市场首先应该维护的还是买受人的利益,因为这个群体既是消费者又是投资人。其次,应尊重并保护的则是委托人的利益。文物艺术品的拍卖市场存在的根本意义不是投资,而是鼓励艺术家创造更多的艺术精品。
“保险”的春天还远吗
近几年来,展品被盗、文物受损等事件时有发生,这让文物艺术品保险备受关注。有数据显示,欧美国家每100美元的艺术品交易,保险公司就能从中 获得1美元的保费收入,巨大的市场交易量使一批专门从事艺术品保险的公司获利丰厚。然而在国内,大多数艺术品拍卖行并未投保,使得动辄几千万元的拍品处于 无保险状态。
拍卖行要提高风险管控意识
拍卖行的特殊模式在于,在接受委托拍卖标的后对拍卖标的负有保管的责任。那么,针对拍卖行动辄百万千万元的单项拍品金额,或上亿元的仓储及展览过程中的累积金额,如果拍卖企业对其潜在的风险的辨识不加以控制,就会直接影响拍卖行的经营。
在美国纽约切尔西艺术区发生了水灾,据估计,保险市场的损失就超过6亿美元,而安盛保险在这方面的损失在4000万美金。所以,拍卖企业应提高 风险管控的意识。其目的在于,委托拍卖标的物受损后可以直接减少拍卖行在佣金收入和利润收入方面的损失。另外,还可以使拍卖企业避免潜在意外事故造成无法 承担的财产损失。因此,拍卖企业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拟定保险计划。
行情总是有涨有跌,这是市场的必然。兼并重组将会成为未来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期间有实力、有品牌的拍卖企业会脱颖而出。私人收藏和企业收藏将会进一步的发展。而古代书画、瓷器杂项、当代艺术则成为收藏者较为喜欢收藏的三大艺术门类,艺术品网络交易也将快速发展。
过去的市场发展方式偏重于速度、规模,而现在则转变为质量,要把速度降下来。可以说,国际拍卖企业注重的是品牌效应,有了品牌就不愁没市场,也不愁没好的拍品和竞买人。
来源: 中国艺术品投资杂志